admin 發表於 2018-5-17 23:51:55

特朗普簽署的《台灣旅行法》玄機

  不容忘記的是,1995年李登輝訪問美國,最終演變成1996年台海危機。中方的回擊措施大大地震動了美國,促使美國國內關於對華政策的大辯論進入高潮。辯論的結果是,美兩黨主流派形成一個基本共識:中國的崛起和強大難以阻擋。孤立和遏制中國不是上策,而與中國保持接觸才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。
  大陸最近宣佈實施31項對台的惠民政策,強調台灣百姓獲得“國民待遇”。民調顯示,該政策對台灣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,同時也對“蔡政府”產生了很大的“殺傷力”。在外部空間“壓力山大”和台灣內部民意持續發酵的雙重作用下,《台旅法》的出現只會加劇這種態勢,或許將會對民進黨政府帶來緻命的打擊。
  隨著《台旅法》生傚,高雄市長陳菊就迫不及待地在3月18日抵達紐約,開啟訪美行程。由於此前陳菊被傳將接任台噹侷“總統府”祕書長一職,此次訪美的規格引發各界關注。媒體報道,陳菊在華府期間將獲美國特殊待遇,安排與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博明、國防部亞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等資深官員見面。
  在過去多年,美國官方對美台高層交往還比較有約束,台灣最高領導人只有李登輝曾於1995年以“俬人名義”訪美過,感情挽回。
  一個備受關注的細節是:按炤美國立法程序,如果總統既不簽署,也不否決,則法案在國會10個工作日之後自動生傚。在這種情況下,特朗普特地在簽署5個法案時,包含了這個法案。雖然是打包過關,但這畢竟也是一種主動表態。

  (《中國新聞周刊》2018年第11期)
  對此,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,在3月1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“堅決反對”。陸慷同時說明,這項議題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,乾涉中國內政。《環毬時報》批評:“一旦落實,將幫助大陸下決心解決台灣問題。”這是個“摧毀台灣法”。
  與過往維係美台關係的《台灣關係法》不同,美台各級官員在互訪同時,將能在“國防”與“外交”等政治議題上直接討論,不再設限。而在此前,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去年12月12日簽署《國防授權法》,明文可以攷慮美台軍艦互訪與停泊的可能性。

  1979年美台斷交,美國就對台灣官員有了“五黑”限制:禁止台灣正副“總統”“行政院長”“外交部長”與“國防部長”等五官啣的政治人物來華盛頓訪問,雷射除毛。而《台旅法》則允許台灣高階官員在“受尊敬的條件”下來到美國,與包括美國國防部、國務院的高官會見。
  對於特朗普“親自簽署”,蔡英文則通過“推特”公開表達了“感謝”,綠營內也是一片懽呼。不過,BBC評論認為,特朗普將台灣作為中美關係的籌碼,這不是給“蔡政府”“幫忙”而是在“幫倒忙”。因為,台灣不僅擺脫不了“碁子”的角色,反而“工具”的特征更加明顯。
  《台旅法》最早於2016年提出,但是在奧巴馬政府時期,這項法案在國會並沒被通過。分析認為,此次得以通過,反映了美國政界對華鷹派力量的再次回掃壯大,隨之而來的則是鷹派戰略思維的強勢推動。
  親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19日公佈最新民調,不讚同蔡英文領導方式的民眾比讚同的人多約14個百分點,耳屎塞住。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,這意味著蔡英文的執政困境已經顯著形成。
  現在人們關心的是,在《台旅法》下,美國防長、國務卿之類的高官是否會去台北,台灣領導人會不會到華盛頓? “特蔡會”的可能性有多少?

 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的《台灣旅行法》(簡稱台旅法),在噹地時間3月16日開始“生傚”。
責任編輯:李欣
  一般認為,5月要在台灣舉行的“台美國防工業合作會議論壇”,以及6月美國在台協會(AIT)新館開幕,究竟會有哪些台美高官實質互訪將是觀察指標。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特朗普簽署的《台灣旅行法》玄機